
身穿青灰色工裝,頭戴亮藍色安全帽,拿著手電筒站在貨車出廠線前,對即將出口的貨車進行焊接質量檢查——在王海的手機里,珍藏著這樣一張工作照。這是他日常工作中最普通不過的場景,卻時刻提醒著他“極致”二字。
52歲的王海是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下稱“中車齊車公司”)的高級技師,也是國家級王海技能大師工作室的負責人。1987年,王海進入中車齊車公司工作,經過30多年的歷練,逐漸成長為公司焊接領域的領軍人物。
2010年,中車齊車公司接下了澳大利亞一家大型礦業公司的不銹鋼礦石車訂單,這也是公司打入國際高端產品市場的重要一“戰”。王?;貞浾f,這款礦石車不僅車型結構復雜,而且在不銹鋼焊接、異種鋼焊接等技術層面難度非常大。
從焊機、焊材的選用到工藝參數的制定,從溫控到焊接方法,王海帶領工人們反復試驗。但沒想到,剛開始生產時,整輛車幾乎都被外方監造人員用記號筆畫上了白線,弧坑、氣孔、成型不良等問題被一一揪了出來。
“這有什么大驚小怪”“是不是沒事找事”……不少老工人有些“臉上掛不住”,嘴里嘟嘟囔囔。這時候,王海站了出來,和大家一起對每個環節進行“再把關”,對達不到要求的工人現場再培訓,“誓把那些白線一條條擦掉”。
從起初的不滿、質疑,到檢驗結果100%合格,外方監造人員終于為王海和團隊豎起了大拇指。
就這樣有了“從0到1”的蛻變,中車齊車公司拿下了這家外企多款不銹鋼礦石車的大單,也贏得了來自海外的認可。
為進一步提升礦石車的綜合性能,外方客戶提出,焊接要從原來的實心焊絲改成難度更高的藥芯焊絲。王海連夜趕制PPT課件,以文字、圖片、動畫的形式將藥芯焊絲的工藝特點、技術難點“掰開揉碎”,把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全部傳授給焊工。經過半個多月的培訓,180名焊工全部合格上崗。
每一個細節都不能糊弄”“一道焊縫就是一個‘簽名’”……這是王海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如今,王海技能大師工作室有26名成員,他培訓過的技術工人多達數千人,大家都謹記著他的“極致”要求。
多年來,王海先后有30多項成果榮獲公司技術創新成果獎,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6項,幫助公司累計生產7100多輛出口海外的礦石車。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今年全國兩會,王海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快培養造就高技能人才的建議,希望引導更多技能人才發揚工匠精神,為建設制造強國、擦亮中國制造“金名片”做出新的更大貢獻。